萬科

Lex專欄:業績受阻對萬科的啓示

控制權大戰令萬科上半年業績受阻,但這可能會讓其記住,必須根據所有股東、而不是少部分股東的最佳利益行事。

收購戰對健康有害。上週日,萬科(China Vanke)發佈了上半年業績,這家在香港和深圳上市的房地產開發商正陷入控制權爭奪戰。雖然2016年上半年萬科的淨利潤勉強實現10%的成長,但遜於市場預期,主營業務利潤率下降了3個百分點(不過管理層表示下半年利潤率將會回升)。然而,成長前景已受到損害,不過這場動盪可能最終證明有利於少數股股東。

去年年底,保險企業寶能(Baoneng)支持的一個集團成了萬科第一大股東。該集團持有萬科四分之一的股份,超過了國企華潤集團(China Resources Holdings)。萬科稱寶能「不受歡迎」,自此雙方陷入了一場日益複雜的持久戰,包括萬科提出與深圳地鐵集團(Shenzhen Metro)進行交易,發行大量新股收購後者資產。

結果,這種不尋常的公開鬥爭導致萬科的商業關係受損。僅6月底至8月初,該公司就不得不爲31個項目變更條款或終止合作。(該公司上半年獲取新項目70個。)與企業品牌和質量認知受到的打擊一樣,管理服務部門同樣受到影響。從光明面來看,萬科的財務狀況是健康的。上半年淨債務下降了四分之一,淨債務資本率爲14.18%。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對包括資本化利息在內的融資成本的利息保障倍數接近5倍。

您已閱讀78%(530字),剩餘22%(1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