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分析:Uber在中國何以「知難而退」?

Uber和滴滴兩個死對頭之間突然締結的和平協議,標誌着Uber首次在一個海外市場認輸告退,它意識到自己在中國打不贏這場代價高昂的補貼戰。

去年這個時候,Uber(Uber)執行長崔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正在風塵僕僕地爲Uber中國(Uber China)籌資,尋求拿下中國市場,他形容這個市場是「對Uber而言最大的未開發機遇之一」。

卡蘭尼克親自監督Uber在中國的成長,他多次前往中國,去年有近五分之一時間在中國度過。他宣佈相關計劃,擬分階段把Uber擴張至50個城市和100個城市。

然而,Uber突然決定將其中國業務單位出售給競爭對手滴滴出行(Didi Chuxing),突顯了幕後展開的代價極其高昂的角力。爲了贏得市場份額,兩家公司都投入大筆資金補貼司機和乘客,其中Uber每年支出10億美元以上。

您已閱讀14%(285字),剩餘86%(17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