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

法治角度看,爲何不應同情土耳其政變?

李昊:土政變是反民主、反法治暴力活動,一些同情政變的輿論反映了民主意識的匱乏,以及對宗教、世俗化問題的認識偏差。

7月15日晚,土耳其爆發了一場軍事政變,雖然土總統艾爾段領導的政府藉助廣泛民意與國際支持,迅速平息了政變,但政變的殘酷性和嚴重性依然令國際社會震驚。

由於土耳其是對中國有戰略意義的國家,本次政變自然引發國內高度關注,但社會輿論中也出現了很多同情政變軍人,或者冷嘲熱諷土耳其政府的聲音。從言論自由的角度看,這種同情聲音值得尊重,但從現代社會基本常識的角度來看,有些同情聲音反映了中國社會對民主、法治、宗教信仰、政教分離等現代公共觀念存在認識偏差,值得商榷,需要反思。

(一)本次政變是殘酷的軍事鎮壓,同情政變源於誤判政變性質。

您已閱讀9%(261字),剩餘91%(27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