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英國退歐公投

英國退歐:流動性氾濫終結前奏

負利率債券交易已成博傻遊戲。負利率對實體經濟的最大危害,就是讓社會財富和資源再分配向極不平等方向發展。

在英國人民通過公投「出人意料」地對歐盟說不之後,全球市場經歷了一週的劇烈動盪。英鎊毫無懸念地跌到了31年來的最低點,歐美國家的股市也回吐了今年以來的所有漲幅。這些國家的國債作爲傳統的避風港,更是受到了資金不計成本的追捧。10年美國國債債當天收益率大跌24個基點至1.5%,10年德國國債的收益率更是跌到了前所未有的-0.65%。

直觀地看,退歐事件是英國首相卡麥隆政治冒險的失敗。退歐公投作爲競選籌碼之一使卡麥隆贏得選票而入駐唐寧街10號,但政治精英們對於鮮見於主串流媒體的底層民意的誤判,也使卡麥隆成爲自二戰中黯然下臺的張伯倫以來最不體面地辭職的英國首相。

但更深遠地分析,這恐怕只是終曲的前奏罷了。即使不是由英國退歐來奏響,也會由義大利政府破產、柏林被移民佔領或是其他什麼事件來觸發。這隻終曲結束之時,就是全球各大央行流動性氾濫的終結。

您已閱讀20%(367字),剩餘80%(15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