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英國退歐公投

孤立的英國應「拖住」歐盟

沃爾夫:英國退歐公投的爛攤子複雜且難以收拾。悔恨的情緒很快會蔓延開來,英國目前最好的選擇,就是放慢腳步。

5月22日,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曾這樣預測英國脫歐公投後的未來:「面臨著是奪回控制權還是在聯邦制超級國家中陷得更深的選擇,6月23日,英國人投票獨立。不太出乎任何人意料的是,營造恐懼計劃(Project Fear)被證明是一場巨大的騙局。市場依舊平靜,英鎊也沒有崩盤。」可惜的是,事實並非如此。在經歷史上最大的兩日跌幅之後,英鎊兌美元匯率觸及30年的低點。標普(S&P)和惠譽(Fitch)已下調了英國公共債務的評級。投資者瘋狂拋售銀行股。到目前爲止,英國司法大臣邁克爾•戈夫(Michael Gove)所不屑的專家們已被證明是正確的。

強森在經濟預測方面的表現,就像是英格蘭在足球上的表現。任何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投票脫歐會在中期讓經濟喫苦頭。英國財政部甚至可能一直低估了這一後果帶來的衝擊。英國經濟不衰退纔會讓人奇怪。這種愚蠢的自找苦喫將會傷害無數無辜的人們。悔恨情緒可能很快就將瀰漫開來。選民們或許會認定脫歐陣營的領導人是傻瓜或騙子。

人們很容易認同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的這樣一種看法:對於一個如此複雜的問題,改變現狀的得票率門檻應該設得遠高於50%。然而考慮到整體投票率爲70%,脫歐得票率爲51.9%,事實上是佔到全部有投票資格選民36%的這部分人,「在沒有任何適當制衡機制的情況下」,決定了公投最終結果。在這個極端重要的過程中,這一點只是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表現得不負責任的一個地方。比如,他之前用了逾五年時間貶低歐盟(EU)的幾乎一切,難怪這次他發現自己很難令人信服地爲留歐辯護。

您已閱讀32%(709字),剩餘68%(15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