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英國退歐公投

英國脫歐仍有迴旋餘地

拉赫曼:英國脫歐公投與丹麥和愛爾蘭否決歐盟重要條約的公投十分相似,結果是歐盟讓步、兩國舉行二次公投。

所有好的劇情片都包含這樣一種元素:令人難以置信的情節帶來的緊張感。英國脫歐也同樣如此。上週五凌晨4點,我懷著對脫歐公投結果的鬱悶上牀睡覺。第二天,我的鬱悶進一步加深。不過接下來,我後知後覺地意識到:這部電影我曾經看過,我知道結局是什麼——並不是英國脫離了歐盟。

對於這種令人震驚的公投結果,任何長期觀察歐盟(EU)的人應該會似曾相識。1992年,丹麥人投票否決了《馬斯垂克條約》(Maastricht treaty)。愛爾蘭人在2001年否決過《尼斯條約》(Nice treaty),在2008年還否決過《里斯本條約》(Lisbon treaty)。

上述每次否決的結局是什麼?歐盟始終繼續推進。歐盟其他成員國向丹麥和愛爾蘭作出了某些讓步,兩國舉行了二次公投。而在第二次公投時,他們投票接受了相關條約。那麼,瞭解這段歷史的話,爲何還要相信英國公投結果已經板上釘釘了呢?

您已閱讀21%(384字),剩餘79%(14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狄恩•拉赫曼

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要負責撰寫關於美國對外政策、歐盟事務、能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的報導。他經常參與會議、學術和商業活動,並作爲評論人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中。他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