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英國退歐公投

Britain’s referendum is a self-inflicted wound
英國退歐公投是自殘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既然英國政府能寫出一系列官方報告,說明退歐對英國造成的長期損害及短期衝擊,當初又爲什麼要決定冒公投的風險?

What were they thinking? It is extraordinary to read a succession of official reports arguing, rightly, that a vote to leave the EU would impose long-term damage and a short-term shock. What sort of government would run such a risk, particularly when the economy has barely recovered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less than a decade ago? The answer is one that has put the needs of short-term party management above its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untry’s welfare. David Cameron, prime minister, might soon be known as the man who left the UK in far-from-splendid isolation.

他們在想什麼?看著一系列的官方報告正確說明退出歐盟將對英國造成長期損害及短期衝擊,令人感到非同尋常。什麼樣的政府甘冒公投的風險——特別是在經濟剛剛從不到10年前的金融危機中復甦之際?答案是,一個把短期政黨管理需要置於對國民福利的責任之上的政府。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或許很快就會因使英國陷入不光彩的孤立而聞名。

您已閱讀12%(739字),剩餘88%(53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