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尚街

專訪Met服裝大展出品人

安德魯•波頓是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服裝學院院長,今年他負責主題爲「手工x機械」的服裝大展。爲服裝學院籌款的Met Ball如今成爲全球時裝盛事。

「這就是塗了矽酮料的海鷗頭。」49歲的英國人安德魯•波頓(Andrew Bolton)解釋道,他是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服裝學院(Costume Institute at New York’s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院長。他正仔細看著荷蘭設計師艾里斯•範•荷本(Iris van Herpen)設計的一款裙子,這件散射狀矽酮海鷗頭凝固的運動瞬間,做出一飛沖天的模樣。這件裙子會在「手工x機械展:科技時代的時裝展(Manus x Machina: Fashion in an Age of Technology”)上展出。

我倆就站在安娜•溫圖爾時裝設計中心(Anna Wintour Costume Center)的節能館(自2014年以來,服裝學院展覽館就被改爲現名)。舉目望去,四周掛著各式經典時裝。工作臺上覆蓋著薄紙,旁邊則放著板條箱,裏面裝著專門運送而來的各品牌經典時裝。「這件是晚禮服。」波頓指著另一件範•荷本設計的時裝說,參差不齊的外形彷彿已被磁鐵吸出似的。「這種樹脂面料裏放入了鐵屑。」他解釋道。

這間展廳與其說是安靜的高級女裝展室,倒不如說更像是網路科技會所。在角落處掛著海珊•卡拉揚(Hussein Chalayan)設計的一款時裝:花粉狀紙片在電線上翩翩起舞。桌子上則放著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的A-POC時裝,這是嘗試從一卷面料中切割、而後在20個連體模特兒身上展示的時裝。「這酷似《人體蜈蚣》(The Human Centipede)。」波頓說,他指的是2009年推出的那部恐怖片《人體蜈蚣》。

您已閱讀14%(679字),剩餘86%(43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