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方勝過資方的情況並不多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歐佩克)成員國的石油部長們共同掌控著世界三分之一石油供給的龍頭開關,他們代表資方。交易商們曾希望,上週末在杜哈舉行會議的歐佩克石油部長們或許會開始關閉龍頭。然而,該會議沒能達成任何凍結石油產量的協議,更不必說減產決定了。到了週一,油價下跌,股市也隨之下跌。
更有效的是勞方的努力,即歐佩克第5大產油國科威特的國有石油工人的罷工。歐佩克部長們一桶原油都未能從市場上拿掉,而據報道,公共部門薪資糾紛導致科威特每天300萬桶的原油產量減半。就算這場罷工不會持續很久,每天150萬桶原油也不是小數目——接近美國二疊紀盆地的頁岩油日產量。
股價對杜哈會議結果的本能反應沒有什麼道理。沒有什麼證據表明油價和標普500(S&P 500)等主要股指步調一致。油價直至2014年年中一直徘徊在每桶100美元以上,其間股價飆升,而油價腰斬後,股價最初還進一步走高。
您已閱讀50%(399字),剩餘50%(3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