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無數曾被信用評級機構冠以投資級(以標普爲例,從BB+到AAA的評級)的房地產抵押債券和各種結構化金融產品,被重新評估爲垃圾級。市場達成共識認爲,評級機構的「評級膨脹」行爲是造成金融危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我在《索羅斯們是金融危機的黑武士》一文裏寫道:復興科技創辦人西蒙斯認爲評級機構以次充好,「把豬耳朵當絲質皮包來賣」是危機最大的責任人。當時,標普內部的一封電郵被媒體廣泛報導:「母牛設計的結構化產品也能得到我們的評級」。電影《大空頭》裏有一出極具諷刺意味的場景:對沖基金經理鮑姆質問一家評級機構的主管爲什麼給予不合格的房屋抵押債券AAA的評級時,正在治療眼疾,逮著碩大墨鏡的主管回答說,如果我們不那麼做,那些發行債券的公司就會去找穆迪,我們不合作的話,他們會從我們的競爭對手那裏得到他們想要的評級。許多觀衆稱,電影裏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評級機構閉著眼睛工作的形象。
您已閱讀6%(395字),剩餘94%(65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