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中國「去產能」到底該由誰來買單?

北京方面已承認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將引發失業,中央政府希望地方政府承擔「去產能」的部分成本,而嚴重依賴煤炭、石油、鋼鐵行業的省份則希望中央政府擔負起更多責任。

有人用一句俗語來解釋中國政府不透明的內部運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此次中國全國人大年度會議就暴露出這種現象。中央政府計劃要解決工業產能過剩,卻因誰來買單的問題而遭到一致抱怨。

過去兩週,北京方面已承認解決這個問題將引發失業。據部分人估計,失業人數將達600萬。北京方面提出中央政府應成立1000億元人民幣(合150億美元)專項獎補資金,用於職工的再培訓,但規定地方政府及企業必須承擔部分費用。作爲回報,銀行預計會提供新的貸款。

您已閱讀21%(214字),剩餘79%(8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