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我參加了美國高人氣脫口秀《Morning Joe》的一場小組討論,話題之一是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激烈的辯論隨即爆發,我樂呵呵地開玩笑稱,川普是一位偉大的商人,「除了幾次破產」,並且具有與生俱來的領袖風采,即使是「戴著假髮」。幾分鐘後,川普給節目組打來電話,要求我們在節目中公開道歉。顯然,他不僅是對破產的段子不滿(他希望澄清他個人從未破產,「只是」經歷了幾次公司破產);他還對假髮的玩笑滿腔怒火。
因此,我們在節目中圍坐在桌旁,一名主持人對著攝影機板着臉宣讀了法律道歉。「他可能會起訴,」一名記者後來跟我解釋稱,而我尷尬地扭來扭去,不知道該笑還是該哭。
直到不久以前,我只把這段插曲當成一個表明某些大亨的臉皮有多薄的例子,(以及我在一大清早說有關頭髮的笑話時應該多加小心的教訓——我謹此道歉,川普先生)。但是,這些天來,那次小交鋒傳遞出一些更爲惡劣的意味。因爲,隨著川普的人氣日益高漲,他在競選時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他對批評者表現出的攻擊性。這引發了一些大問題,不僅關乎川普的性情,還關乎社群媒體時代政治話語的性質。
您已閱讀28%(477字),剩餘72%(12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