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投資者必須看懂中國

FT專欄作家普倫德:要對全球成長做出可信預測,首先要看懂中國。正如上週中國股市所提醒我們的那樣,中國的事態會產生溢位效應,影響全球市場。

全球經濟擴張已經持續了這麼久,以至於投資界在2016年初對衆多風險感到擔憂,這是可以理解的。地緣政治、網路攻擊、通膨、過度負債、通縮,很多若隱若現的可怕因素讓專業投資者輾轉難眠。借用美國前國防部長唐納•倫斯斐(Donald Rumsfeld)的話:情況肯定會發生。然而,在金融創新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Financial Innovation)最近一份有關銀行業潛在風險的年度評估中,我饒有興致地發現,在這項涵蓋52個國家的調查中,銀行家和其他人認爲最令人擔憂的風險相對平淡:經濟復甦可能失去動力。

關於這種擔憂的有趣的一點是其對新興市場的關注程度。儘管遭遇持續放緩,但新興市場仍佔2010年至2014年全球成長的60%,按照全球購買力平價(PPP)衡量,新興市場去年佔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超過5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5年和2016年,新興市場的增速將是發達國家的兩倍,儘管很多新興市場國家遭遇困境。

那麼,要對全球成長做出可信預測,就有必要看懂新興市場;而要對新興市場做出可信預測,我們必須看懂中國,因爲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很大。對於發達國家的成長和金融穩定,這裏存在最大的問號之一。正如上週的事件所提醒我們的那樣,中國市場的事態會產生溢位效應,影響世界其他地方的市場。中國經濟的平穩轉型和放緩是其他所有地區繼續穩定擴張的先決條件。

您已閱讀42%(605字),剩餘58%(8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