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財經新聞而言,人民幣是近期熱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在2015年11月30日公佈,從2016年10月1日起,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簡稱SDR)貨幣籃。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歷史性一步。但它的象徵性多於實質意義。人民幣真正國際化仍有一段長路要走。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長遠發展策略,目的在營造一個穩定的國際貨幣環境,以助其經濟持續發展,冀中外人士都使用人民幣進行國際貿易、借貸和投資。這樣,中國人民就可以在貿易和金融交易上,迴避貨幣兌換的匯價風險。最重要的是,當中國放寬資金管制,若中國的外債都主要用人民幣計價,就能夠迴避國際貨幣投機者對人民幣進行的投機衝擊而引起的貨幣危機。
事實上,很多發展中國家往往因爲當向外國借貸時不能以本國貨幣(本幣)計價,以致當遭受貨幣投機者衝擊時,產生貨幣危機和其引發的其他危機。原因是本國企業借的是外幣但它們的收入來源是本幣。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教授巴里•艾肯葛林(Barry Eichengreen)把這種情況稱爲「原罪」,即它是以上多種危機的根源。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是典形的例子。然而,當時中國未受殃及,原因就是中國當時實行資金管制。但是,今天由於中國希望與國際經濟體系更緊密聯繫,因此,它當下面對要求放寬資金管制的壓力。
您已閱讀26%(562字),剩餘74%(16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