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的保險公司在二級市場上頻頻舉牌十分搶眼。僅下半年,就有26家公司發佈公告宣佈被險資舉牌,耗資一度超600億元。再加上萬科與寶能系神祕莫測的大比拼,給保險資金在2015年的市場表現添上重重的一筆。不過,保險資金的進取也引起了保險監管當局的注意和擔憂。中國保監會近期連續發文,要求這些公司注意資本金安全,注意流動性,重視風險管理。
這場險資舉牌潮主要以中小保險公司爲主,除了安邦保險的規模較大之外,其他如前海人壽、陽光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國華人壽等的規模都不大,其中舉牌較爲激進的公司多爲資產驅動型的非上市保險公司,而舉牌的標的多爲地產、金融、百貨等低估值、高分紅、股權分散的藍籌股。
這些險資之所以頻頻舉牌,首先應該注意到,監管放寬是這些險資得以舉牌的前提。從2014年開始,中國監管機構放寬了保險公司投資權益類和不動產比例的限制,2015年又相繼放寬了境外投資、藍籌股持倉比例、資產支持計劃、私募基金。特別是保監會提高了對於險資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上限,對險資舉牌藍籌從制度上提供了便利。基於目前的監管法規,可以說保險資金的投資管道幾乎無限制,監管限制遠小於銀行、基金、券商。投資端限制的放寬,大幅提升了保險公司獲取市場風險溢價和流動性溢價的空間,使險資的權益類投資佔比呈現明顯增加的趨勢。根據保監會最新發布的數據,今年保險資金運用餘額106061.64億元,較年初成長13.66%。銀行存款佔比22.81%;債券佔比35.00%;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佔比14.02%;其他投資佔比28.17%,這當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佔比較年初上升了近3%。利率持續下行,使得保險資金配置中固定收益類資產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