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名噪一時的比特幣,外界雖然風評各異,但其基礎所在的「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卻迭獲肯定。區塊鏈的功用猶如一本龐大的分類賬,自動記錄每筆新交易並將交易數據形成「區塊」入賬,儲存在互聯互通、共享的全球網路系統中,且讓交易無法被任意篡改。
「區塊鏈」技術擁有去中心化、方便快捷、高安全性、記賬速度快、成本較低、互相監察驗證和資料公開透明等優點。因此,除了美國那斯達克證券交易所試用「區塊鏈」技術來處理私人證券市場的股票交易外,花旗集團、日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瑞士聯合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等廿二家全球大型金融機構,也將應用「區塊鏈」技術,打造快捷便利、成本低廉的交易作業的新一代系統,希望藉此構建新國際金融交易體系的主導權。在金融領域之外,「區塊鏈」技術也開始應用在保護智慧財產、律師公證、儲存個人資料和網絡遊戲等領域。
儘管「區塊鏈」技術越來越受重視,但並非全無漏洞。例如,「區塊鏈」看似透明公開,但使用者實行實時匿名的交易,政府較難監管;「區塊鏈」可連接導航技術,容易暴露使用者的行蹤。未來「區塊鏈」處理的交易井噴,會否導致其效率下降也存有疑問。對此,不少國際金融機構、科技公司已投入巨資打造「區塊鏈」技術實驗室,希望攻克「區塊鏈」技術的瑕疵及缺點。
您已閱讀23%(528字),剩餘77%(17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