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路

靠電子商務拯救世界?

全球未來研究所程子俊:電子商務的空前繁榮,掩蓋了當前經濟模式中深層次的結構缺陷。中國和印度必須心懷比「擁抱網路」更大的夢想,以解決更現實的社會問題。

不久前,馬雲(Jack Ma)呼籲建立一個新的、旨在幫助小企業利用網路的「電子世貿組織」(e-WTO),並將此作爲消除貧困的最大希望所在。馬雲發出此番呼籲一週之前,阿里巴巴(Alibaba)在「光棍節」(Singles Day)當天24小時內銷售了創歷史新高的近143億美元的商品。阿里巴巴的社群媒體賬戶甚至宣稱,中國總理李克強也致電馬雲,預祝「雙十一」取得成功。「光棍節」如今已成爲世界規模最大的購物狂歡節,甚至連美國的「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都相形見絀。

這是亞洲大型經濟體令人擔憂地醉心於電子商務和網路的最新表現。今年3月,中國政府宣佈了新的「網路+”(Internet Plus)計劃,目的是擴大網路連通性。在描繪這一計劃時,李克強總理以近似於美國商界領袖的方式提及了「移動網路」、「雲端計算」、「大數據」、「智慧製造」以及「物聯網」等概念。這種對數位化的癡迷並不僅限於中國。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在Facebook總部與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的會面,受到的媒體關注與他在聯合國就可持續發展議題發表演講時一樣多——如果不是更多的話。在談到網路與電子商務時,從商業領袖嘴裏不停冒出的「創新」、「分享經濟」和「創客空間」中,有時很難分辨出是真正的分析還是瘋狂的投機。有斷言稱,數位化擴張將使各國能夠將一些發展階段完全跳過——如對實體基礎設施進行投資,防止危及生存的汙染,審慎管理資源以及在道德日益遭到挑戰的世界確立價值體系。對電子商務的關注實際上體現出,發展中國家一直不能擺脫西方關於經濟成長模式的理念及對現代性的定義。

網路將從根本上改變發展模式的斷言既未經證實,也未經檢驗。當下明顯的是,網路使消費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容易、更快、更無所不包。因此,分析師們開始指望電子商務以及中國的網路巨擘幫助「拯救」中國的經濟模式免於陷入成長放緩。

您已閱讀35%(813字),剩餘65%(15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