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股市

清華「股災報告」混淆了A股暴漲暴跌的原因

外經貿大學蘇培科:股市快速上漲未必意味著迅速暴跌,如果將二者混淆,今年股災的反思就不能徹底,很容易忽略其間不當的行政干預和監管部門的人爲失當。

近日,WeChat朋友圈被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推出的十八萬字報告——《完善制度設計,提升市場信心——建設長期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刷屏了,報告從融資槓桿、市場機制、交易工具、投資者結構、新股發行制度、上市公司行爲、媒體言論、一致預期等八個方面全面剖析了中國股市這輪異常波動的原因,並提出加快修訂《證券法》、建立國家金融危機應對機制、正確運用衍生品等創新金融工具、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建立輿情分析檢測反饋機制等五大政策建議。

該報告一出迅即引起輿論熱炒,原因在於有人在全面反思這輪A股市場的暴漲暴跌,勇氣可嘉。作爲曾經的五道口學生,我理應爲吳曉靈院長領頭撰寫的這份報告鼓掌。實際上報告中大部分內容很精彩,值得圈點,但唯一值得商榷和需要補充的是,對於這輪股市暴漲和暴跌的原因應該分開反思,不能混淆在一起。

雖然漲跌息息相關和確有影響,但股市快速上漲未必意味著要快速暴跌,二者沒有完全的應然邏輯。如果混淆在一起和遵循應然邏輯,反思就未必全面和徹底,結果就會變成客觀原因影響而忽略不當的行政干預,以及忽視監管部門的人爲失當行爲。比如將高槓杆歸咎爲此輪股市暴漲暴跌的萬惡之源,則很容易得出簡單粗暴的行政干預方式,那就是全面去槓桿。如此一來,對A股市場的負面影響反而會加劇和加速,這也是此輪A股市場快速暴跌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對這一失當行爲不加以反思,盲目快速去槓桿也會對未來的A股市場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

您已閱讀31%(593字),剩餘69%(13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