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計劃生育

Beijing cannot control babies or banks
中國政府放權之路並非坦途


專欄作家皮林:出臺二孩政策和取消存款利率上限,都是具有高度象徵意義的政策變化,標誌着中國政府正在退出民生的兩個重要領域。但這並不意味中國放鬆權力的改革會一帆風順。政府內部有人希望放棄管控,但另一部分人卻不肯放手。

China’s Communist party has made two recent, highly symbolic policy changes. Both signal a retreat from important areas of people’s lives: their bedrooms and their bank accounts. It was the first, the end of the one-child policy, that stole all the headlines. But it is the second, the seemingly obscure removal of a cap on bank deposit rates, that could plausibly auger more significant change.

中國政府最近推出了兩個具有高度象徵意義的政策變化。兩個都標誌着其退出民衆生活的重要領域:他們的臥室和他們的銀行賬戶。佔據了所有新聞頭條的是第一個政策變化,即結束「一孩政策」,但很有可能預示著更爲重要變化的是看似不起眼的第二個變化,即取消銀行存款利率上限。

您已閱讀8%(522字),剩餘92%(59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