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尚街

西方的「艾未未現象」

FT中文網撰稿人宋佩芬:艾未未今年在歐洲有三個個展,年底則有澳洲聯展。倫敦展開幕酒會雲集明星、政客、作家等各界人士,一票難求。

一張張借據像壁紙一般,從地面到天花板,貼滿了整個展廳。每張有不同的債主恩公,有些恩公還在古典造型的檔案上留下電郵、推特、微網誌等聯繫方式,但是立據人千篇一律,只有艾未未一人。

1937年完成的室內網球場改建成赫爾辛基美術館,在花了一年時間閉館整修,將面積加倍之後,今年9月25日重新開幕。開幕展中,最大展廳不是芬蘭藝術家,而是擁有「世界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頭銜的中國藝術家艾未未。

這是艾未未在芬蘭首次個展,由爾雅•普薩(Erja Pusa)和荷莉•哈爾妮(Heli Harni)兩人策展。全部27件作品中,除了錄像、攝影與壁紙之外,其餘都是木製的。艾未未2001年就已經到過赫爾辛基,他分別在大教堂、國會、遊輪前面伸出中指留影,作「透視研究」。展覽包括他1980年代最早期作品,用衣架彎曲成的《吊人》(Hanging Man)以及今年的新作,一棟被上了白漆的清代老房子。借據壁紙是有關艾未未稅務的捐款活動。他在2011年因稅務被捕下獄,出獄之後有3萬多人在網上捐款給他,他爲其中一萬多人寫了收據,由於空間的限制,這裏只展出6000張。

您已閱讀20%(465字),剩餘80%(18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