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融

Lex專欄:華融的「不良」潛質

從基石投資者的認購比例來看,對於華融能否平穩上市,發行商們顯然並無十足把握。等到禁售期一過,華融的股票本身或許就會顯現出「不良」的意味。

不良資產(distressed asset)不會向非專業者叫賣。所幸,在壞賬頗多的中國,專業者還是有一些的。勇敢者現在就有一個新的機會,可以把錢投向擁有這種專業技能的機構——中國四大不良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即將在香港上市。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China Huarong Asset Management)將於明日結束公開發售,最多將發行29億美元新股,佔擴大後股本的17%。發行所得將用於發展各項業務,大部分將投向旗下最大業務部門——不良資產經營業務,該部門佔集團稅前利潤的一半以上。

上市的時點似乎不太有利。中國經濟正從由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拉動轉向更依賴於消費者。這個過程是痛苦的:週一,中國證實第三季度經濟增速爲2009年以來最慢。因此,壞賬的供應一直在上升。根據瑞穗(Mizuho)的數據,今年上半年,9家在港上市中資銀行的不良貸款同比成長50%。這可能爲華融帶來收購資產的好機會,但正如該公司指出的,購買壞賬和壞賬回收的運行週期是相反的。

您已閱讀60%(421字),剩餘40%(2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