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BMW)新任執行長哈拉爾德•克呂格爾(Harald Krüger)在法蘭克福車展的講臺上突然暈倒。媒體對這一訊息大肆報導,熱度遠甚於保時捷(Porsche)全電動Mission E車型及奧迪(Audi)i8車型的發佈。而克呂格爾儘管感覺疲勞和不適,卻還是願意登上講臺,這一點恰如其分地映襯出本次車展主角——歐洲汽車製造商的處境。儘管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它們依然發佈了雄心勃勃的新車型,重申了2015年的盈利目標。
中國汽車銷量已連續三個月下滑。中國是個重要市場,因爲盈利極爲豐厚。在中國,大品牌的營業利潤率高達兩位數。據伯恩斯坦(Bernstein)估計,在歐洲銷售汽車的利潤率在4%到5%之間。歐洲汽車製造商不斷擴大在華汽車製造產能,而在此同時,中國本土汽車品牌越來越受歡迎,經銷商的議價能力不斷提高,價格折扣隨處可見。即使中國市場能夠很快恢復成長,歐洲廠商的利潤率依然存在壓力。
歐洲市場的中期前景也堪憂。爲滿足歐盟(EU)嚴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大量資金(2013年超過400億歐元)被用於研發相關車型。根據規定,到2020年,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超過95克。如今的汽車雖已更加輕便,也提高了效率,卻不足以達標。2014年,歐洲銷售的新車平均每公里仍會排放123克二氧化碳。
您已閱讀62%(546字),剩餘38%(3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