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改革相當惹人關注。9月13日公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是未來一段時期指導與推進國企改革的綱領性檔案。該意見書涵蓋了改革的總體要求與各種分類改革,並強調「資本」而非「資產」管理,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討論。
大家對本輪國企改革能夠實現的「資本管理」成果態度不一。樂觀者認爲該意見的改革規劃合理、力度突出,可預期未來中國會像新加坡一樣,可以通過公司治理改善與組織管理創新,培育出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有企業。悲觀者則認爲這一次的意見書與歷史上出臺的政策對比,並沒有太多的新意,並且口號類的用詞偏多,但可實施的具體措施卻較少,所以對未來的「資本管理」效果不必期許太高。
該意見的一個亮點是公司制改革,強調混合股份制改革與提高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國企被寄予領導經濟轉型、產業升級與激發經濟活力的厚望。李克強總理最近在達沃斯論壇也提到,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爲了實現新舊產業轉化,必須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衆創新。創新包括技術與商業模式方面,也包括組織管理方面。國企要破除體制障礙,做大做強,自然要兩種創新都要抓了。
您已閱讀18%(472字),剩餘82%(217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