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FT社評: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波

在如何回應中國股市下滑壓低全球資產價格和新興市場貨幣匯率問題上,G20等國際政策協調機制形同虛設。但各國央行和財政部有一些空間抵消中國衝擊波。

本週末20國集團(G20)大型經濟體舉行的一個原本例行公事的會議已變得更加事關重大。匯聚土耳其安卡拉開會的各國央行行長和財長,已震驚地目睹了中國股市大跌壓低了全球資產價格和新興市場貨幣匯率。

在怎麼回應的問題上,各方几乎毫無共識。國際政策協調機制,包括G20本身,介於軟弱無力和形同虛設之間。話雖如此,各國央行和財政部有一些空間來抵消中國和大宗商品市場發出的衝擊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繼續扮演「首席鴿派」這一在歷史上不尋常的角色。本週該組織加入討論,警告稱,鑑於經濟成長面臨的風險不斷增加,世界主要國家的央行應當避免升息。該組織極有可能是正確的。週五發佈的數據顯示,美國保持了產出和就業雙雙穩步成長的趨勢,但通膨和通膨預期都繼續毫無動靜。這樣的狀況說明,美聯準(Federal Reserve)本月晚些時候應當維持利率不變。

您已閱讀33%(365字),剩餘67%(7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