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中國人民銀行8月11日改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以及由此引發的人民幣三天累計貶值3%的動盪之後,市場上瀰漫着對貨幣戰爭即將到來、中國經濟硬著陸、以及美聯準推遲加息的猜想和恐慌。
筆者相信這些推測和恐慌僅僅只是市場短期的過度反應,都是沒有必要的、甚至完全錯誤的市場解讀。不僅如此,事實上中美經濟前景不但沒有變壞反而更加樂觀:匯率調節機制更加靈活而且完善、結構性調整下中國經濟觸底反彈、以及美聯準升息和貨幣政策常規化之路更加清晰且堅定。
第一,人民幣定價機制的改變,是在兩到三年前新一代領導人提出的中國金融體系改革框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正在逐步推進的金融改革中,包括利率市場化、滬港通、私有銀行准入、向外國機構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等等。事實上,人民幣匯率改革在某種程度上說已經滯後於金融體系其他方面的改革,而此次完善人民幣報價機制,正是匯改迎頭趕上改革步伐的重要一步。因此,這次匯率制度改革雖然在效果上可以刺激出口,但其真正目的並非如此,而是爲了配合整個金融體系的改革,使得匯率制度和金融市場的其他改革步調一致。
您已閱讀26%(456字),剩餘74%(12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