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國政府決定降低人民幣的匯率,把8月10日1美元兌換6.2101元人民幣的匯率降到6.3259元。到了8月13日又降到6.3986元。這訊息受到美國媒體的注意。本文試圖把人民幣匯率的變動作一個歷史與經濟的分析。
首先回顧一下人民幣變動的歷史。我在1980年第一次回國時,人民幣的匯率約是2元對1美元。當時的匯率是其實把人民幣的價值高估,或說把美元的匯率低估。這判斷從市場交易的角度看來是很明顯的,因爲當時沒有人願意放棄1美元只換得2元人民幣。市場的價格是在交易時雙方同意的價格。2比1的匯率, 把美元的價值低估以致美元的供應短缺,求過於供是對中國無利的。(當時還發行了外匯券,與本文主題無關,故不討論。)
筆者在1984年7月5日首次與趙紫陽總理會面時,已談到人民幣的匯率應當由市場決定。總理也同意。 但是當時能只用2元人民幣換得1美元,政府單位反對,不能施行。1988年,中國政府在上海設立了一個外匯交換市場,讓擁有美元的人用雙方同意的價格賣給需要的人。這種價格可以說是市場價格。到了1996年,中國政府決定把人民幣的價格貶到8.3元對1美元,這匯率大概是接近供求平衡,因爲它是根據上海自由交易市場的匯率決定的。
您已閱讀32%(510字),剩餘68%(106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