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食品領域的俄式「反擊戰」

FT莫斯科分社副社長韋弗:無論是非曲直,禁止進口西方食品在俄羅斯得到民意支持,但銷燬違禁食品之舉如果想得到民衆支持,就不那麼容易了。

兩年前,一羣莫斯科餐館老闆做出了一個理論上貌似不錯的商業決定。他們選擇了一處時尚之地——潮人聚集的莫斯科高爾基公園(Gorky Park),開辦了一家名爲「牡蠣酒吧」(Oyster Bar)的全新餐廳,準備爲莫斯科的國際化精英羣體提供牡蠣和其他進口美食。

一年後,隨著西方國家的制裁,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宣佈禁止進口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大多數食品,包括乳酪、牛肉和海鮮。牡蠣酒吧試圖改頭換面——大膽地更名爲「無牡蠣酒吧」(No Oyster Bar),並依靠本地食材提供餐品——但這次押注並未奏效。餐廳在幾個月後關張。

對於牡蠣酒吧的命運,我們似曾相識。由於受到西方在烏克蘭影響力日增以及北約(NATO)擴大的威脅,普丁既在烏克蘭也通過國內文化戰對西方進行回擊。在俄羅斯,一場宣傳戰已將莫斯科親西方的、喜歡喫牡蠣的少數派變成了敵人。

您已閱讀20%(381字),剩餘80%(15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