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

日本:解除武器出口禁令之後

70年來,日本一直是軍工行業沉睡的巨人,但它正在甦醒。有跡象表明,日本不僅將防務裝備出口視爲一項產業政策,還將其視爲在一個外交戰略要素。

1942年2月19日,早上8時45分,近50架日本戰鬥機和轟炸機已從「蒼龍號」(Soryu)航空母艦的甲板升空。一小時後,在轟鳴的三菱(Mitsubishi) A6M「零式」戰鬥機的帶領下,這些飛機開始轟炸達爾文(Darwin)——這是史上外國對澳洲發起的最大規模空襲,致使數百人喪生,8艘艦船沉沒。

70年後,日本回來了——這次是受邀而來。澳洲政府表達了購買以「蒼龍號」命名作爲紀念的日本柴電動力潛艦的意向,這是澳洲斥資200億美元更新其潛艦艦隊的計劃的一部分。如果日本贏得這份合同,這些潛艦至少部分將由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建造。

70年來,日本一直是軍工行業沉睡的巨人,但這個巨人正在甦醒。2014年4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終結了日本強加給自身的武器出口禁令,作爲其「積極和平主義」新立場的一環。

您已閱讀10%(388字),剩餘90%(33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