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機器翻譯

讓機器說人話

商鵲網聯合創辦人鄒劍宇:今年在聯想科技創新大會上,被演示的人工智慧產品——「百度大腦」的智慧水準已經相當於3、4歲孩子的智力。但讓機器說人話,仍是終極夢想。

今年5月底在聯想科技創新大會(Lenovo Tech World)上,被演示的人工智慧產品——「百度大腦」的智慧水準已經相當於3、4歲孩子的智力。比如該產品理解圖片的含義:「他在做什麼——打網球,他穿的衣服是什麼顏色的——藍色」。但既然是人工智慧,難免會有偏差,它在看一個韓語菜名的時候,給出的中文譯文是「有性格的女兒」。

按照行業人士的說法,百度遇到了那隻四條腿的桌子。「照片上有一匹馬,你讓機器來辨認,按照機率它有90%的可能認出來是一匹馬,但是還有10%的可能機器會認爲它是一張四條腿的桌子。」人工智慧泰斗、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電腦系張鈸教授在今年1月的《網路時代的人工智慧》報告演講時舉例說。最大的障礙是,機器無法知道哪個結果屬於那正確的90%。

機器翻譯是一門古老的人工智慧。1954年,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用IBM-701型電腦完成了首次英俄機譯試驗,人們很興奮,以爲巴別塔就快建成啦。1964年美國科學院成立語言自動處理諮詢委員會(ALPAC)分析和測試機器翻譯,兩年後公佈報告否定了機譯的可行性,並建議停止對機譯項目的資金支持。隨後20多年機器翻譯的發展基本停滯。

您已閱讀19%(512字),剩餘81%(21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