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個「如果新聞稍微不同會怎樣」的遊戲如何?設想一下,不是中國在線零售商阿里巴巴(Alibaba)以49億美元收購中國實體電器零售商蘇寧雲商(Suning Commerce)20%的股權(兩家公司昨日宣佈了這個訊息),把新聞換成美國線上零售商亞馬遜(Amazon)斥資22億美元收購美國實體電器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20%的股權,結果會如何?
這宗假設的交易將招致激烈反對。一家去年銷售額成長20%的領先公司不應投資一家銷售額無成長、也不具備高利潤率的傳統企業——高利潤率正是許多傳統企業的最突出特色。亞馬遜在美國的經營利潤率略高於百思買。
同樣的道理肯定也適用於阿里巴巴收購蘇寧股權交易。彭博(Bloomberg)數據顯示,阿里巴巴在過去一個財年裏的銷售額增加了40%,蘇寧僅成長3%。阿里巴巴的利潤率很高,這是人所共知的;蘇寧則幾乎不賺錢。事實上,從兩個方面講,阿里巴巴投資蘇寧的交易看起來更糟糕。亞馬遜已經擁有大量的實體倉庫和配送基礎設施,百思買的門店或許對其有用。阿里巴巴不需要倉庫;它非常重要的吸引力在於其「輕資產」模式。在收購價是盈利12倍的情況下,對百思買股權的估值是合理的;蘇寧的估值倍數則是令人炫目的三位數。
您已閱讀72%(516字),剩餘28%(2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