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

恐懼和貪婪:中國O2O熱潮的動力

對中國O2O行業心懷戒備的投資者是情有可原的。如今這一領域的企業正競相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提供服務,以求搶佔用戶和地盤。但這場慘烈爭奪的結局如何卻無人知曉。

有時候,只是投身於最新的消費者網路熱潮還不夠。

上月末,中國搜索引擎百度(Baidu)領教了這一點,其對所謂「線上到線下」(online to offline,縮寫爲O2O)加大投資的努力反而拖累了股價。

在中國,O2O已成爲風靡一時的潮流。但是,這個詞被套用於形形色色的行業,使其變得無意義。例如,據諮詢機構麥肯錫(McKinsey)稱,中國消費者認爲,O2O最有用的方面是讓他們能夠到一家實體店提取或退回從網上購買的東西。還有一些人利用這個詞來描述在線訂購獨立供應商的本地服務。而在世界其他地方,這被稱爲「按需」經濟。

您已閱讀18%(260字),剩餘82%(12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