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主權債券

人們爲何願意「虧錢當債主」?

FT專欄作家普倫德:眼下投資者正蜂擁搶購收益率爲負值的主權債券,這是自巴比倫時代以來人類歷史上從未有的現象。人們爲何要付錢讓某些歐洲國家借走自己的錢?

隨著發達國家的超寬鬆貨幣政策期接近終結,一個矛盾需要得到解釋。縱觀這次不尋常的貨幣實驗,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眼裏似乎到處都是風險,儘管隨手可得史上最低的借款成本,他們卻不願投資於固定資產。相比之下,金融機構卻像不要命似的不斷推高市場。

實體經濟死氣沉沉不願冒險,而金融市場激進冒險,這種反差促使經合組織(OECD)祕書長安赫爾•古里亞(Angel Gurría)評論稱,這兩種觀點必然有一種將被證明是錯誤的。

鑑於美聯準(Fed)正準備提高利率,我們或許很快就能得知哪種判斷存在危險的缺陷。

您已閱讀16%(241字),剩餘84%(12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