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又一個2007年。」在華爾街、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和香港,無論是在大型投行高聳的辦公大樓裏,還是在它們的精品投行對手那裏,併購交易撮合者都將這兩年相提並論。但銀行家們幾乎剛說出這個句子,就會迅速補充說,這一次的結果「將是不同的」。
在很多方面,這一次的投入也是不同的。與21世紀頭十年中期的併購熱潮相比,全球經濟現在更爲疲弱,利率處於歷史低位,許多企業擁有大量現金。8年過去了,不變的是銀行家推高估值的能力——銀行家的這種能力如此高超,以至於今年將成爲繼2007年的頂峯後併購勢頭最爲強勁的一年。
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併購主管史蒂夫•巴羅諾夫(Steve Baronoff)承認,在生物技術等更具風險的行業,企業估值看起來已開始「見頂」,但他堅稱,總體上今年上半年的大多數併購交易是出於戰略原因進行的。
您已閱讀12%(392字),剩餘88%(29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