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股市

救市:禁止賣空能否降低市場不確定性

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夏春:學界傾向認爲賣空利大於弊,普通投資者和公司高階主管則相反,監管層看法搖擺不定。崩盤特點之一是謬誤言論層出不窮,暴跌能否鼓勵學界加大中國市場研究?

A股狂熱之下,關於救市等有諸多說辭,其中有更多常識需要理清。先看泡沫,有什麼特點?有學者研究了歷史上的泡沫後總結出四個共同特點:1)泡沫往往隨著技術和金融創新; 2 )泡沫往往伴隨瘋狂的交易,投資者(特別是新加入的投資者)交投活躍; 3 )泡沫在資產供給增加時變得脆弱易碎; 4)泡沫可能會突然爆裂,而且沒有任何警示標誌。

怎麼理解泡沫的形成一直是研究難點,搞清楚泡沫產生的原因,崩盤就自然而然可以理解,也因此學術界對於崩盤的專門研究要少很多。過去三週中國股市的快速下跌,其實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實時觀測點。我的觀察在於,當崩盤開始時,一個明顯特點是各種充滿金融謬誤的文章和言論層出不窮(類似於泡沫產生的時候各種謬論披著各種漂亮的外衣和口號大行其道)。上到監管層、金融機構高階主管,下到普通老百姓都熱衷於傳播這類文章和論調,無從判斷有理沒理。各類社群媒體流行派生參差不齊分析,例如一則流行文章提及在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證監會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停止金融股的賣空的禁令立竿見影,特別表現在被禁止賣空的金融股表現得比不受禁令限制的股票回報要好,因此這一招值得中國效仿。文章作者還引用了研究賣空禁令效果的一篇影響很大的文章來支持他的看法。

事實果真如此?我認識被引用文章的作者Ekkehart Boehmer, Charles M. Jones還有Xiaoyan Zhang,我估計他們看完上述言論會啼笑皆非。這三人文章的摘要清楚地寫著:被禁止賣空的股票的市場質量(用買賣差價和日內波動率來衡量)嚴重惡化;最初被禁止賣空的股票價格上升,但這很難歸因於禁令。因爲禁令宣佈同一天美國政府出臺了《問題資產救助計劃》和其他救市方案;那些後來被加入到禁令的股票的價格都沒有上升。網上的謬論創造者顯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您已閱讀28%(750字),剩餘72%(19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