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冷戰說法沸沸揚揚的情況下,人們很容易忘了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冷戰從未結束。不久前,我就造訪了這樣一個地方。在朝韓分界的非軍事區的南邊,遊客用望遠鏡注視著北邊。「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它這麼稱呼自己——的大幅旗幟隨風飄揚。
1989年歐洲冷戰結束,也點燃了北韓半島不久也將統一的希望。25年後的今天,這種希望已經冷卻,取而代之的是令人厭倦的懷疑主義。幾乎沒有人相信統一即將到來,官員擔心南韓年輕人正在對統一失去興趣。如今北韓與南韓人均收入之比可能是1:40,而東德和西德在統一時的人均收入之比約爲1:3。兩國之間的文化鴻溝甚至可能會更大。就連語言也已經形成差異;南韓人和北韓人有時會很難理解對方的意思。
爲了鼓舞起人們的些許熱情,南韓總統朴槿惠(Park Geun-hye)提到了「統一富礦」(reunification bonanza)——認爲與北韓統一,有可能會給南韓經濟帶來大量低成本的年輕勞動力,從而提振南韓經濟。打造一條穿過中國和中東、通往歐洲的陸路通道的前景也被視爲一個潛在的好處。但是,也許是因爲記得德國的統一經歷,很多南韓人懷疑整個過程會耗資龐大且易引起混亂。
您已閱讀42%(527字),剩餘58%(7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