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北韓半島

別對朝韓僵局掉以輕心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北韓半島已分裂太久,統一的希望也日漸渺茫。但各方仍需對北韓半島統一進程保持警惕,因爲擁有核武的北韓若無序解體,則意味噩夢到來。

在新冷戰說法沸沸揚揚的情況下,人們很容易忘了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冷戰從未結束。不久前,我就造訪了這樣一個地方。在朝韓分界的非軍事區的南邊,遊客用望遠鏡注視著北邊。「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它這麼稱呼自己——的大幅旗幟隨風飄揚。

1989年歐洲冷戰結束,也點燃了北韓半島不久也將統一的希望。25年後的今天,這種希望已經冷卻,取而代之的是令人厭倦的懷疑主義。幾乎沒有人相信統一即將到來,官員擔心南韓年輕人正在對統一失去興趣。如今北韓與南韓人均收入之比可能是1:40,而東德和西德在統一時的人均收入之比約爲1:3。兩國之間的文化鴻溝甚至可能會更大。就連語言也已經形成差異;南韓人和北韓人有時會很難理解對方的意思。

爲了鼓舞起人們的些許熱情,南韓總統朴槿惠(Park Geun-hye)提到了「統一富礦」(reunification bonanza)——認爲與北韓統一,有可能會給南韓經濟帶來大量低成本的年輕勞動力,從而提振南韓經濟。打造一條穿過中國和中東、通往歐洲的陸路通道的前景也被視爲一個潛在的好處。但是,也許是因爲記得德國的統一經歷,很多南韓人懷疑整個過程會耗資龐大且易引起混亂。

您已閱讀42%(527字),剩餘58%(7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狄恩•拉赫曼

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要負責撰寫關於美國對外政策、歐盟事務、能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的報導。他經常參與會議、學術和商業活動,並作爲評論人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中。他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中東期待沙烏地阿拉伯制衡川普

阿拉伯國家希望穆罕默德王儲和美國當選總統川普的密切關係能夠緩和川普政府的中東政策。

投資者押注防務支出增加,Palantir成爲「川普交易」贏家之一

彼得•蒂爾創立的數據公司的最大客戶是美國政府,自川普本月當選以來,其市值增加了230億美元。

Lex專欄:成長來之不易,雀巢前景平淡

要實現其成長目標,這家瑞士集團需要增加行銷投資。

Lex專欄:便宜商品是沃爾瑪股價上漲的基礎

沃爾瑪通過吸引高收入顧客和增加其他收入來源,出色地應對了經濟不景氣和通膨帶來的挑戰。

Lex專欄:奢侈品品牌寄希望於自己的美國夢

奢侈品在美國越來越具有吸引力,可能爲該行業提供新的成長跑道。

諾和諾德準備下一代減肥藥的試驗結果

這家丹麥公司預計,最新數據將顯示CagriSema可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減輕25%的體重。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