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新興市場:銀行須審慎放貸

FT首席金融記者桑曉霓:亞洲獲得的很多信貸基於這樣一種假設,即中國將帶動整個地區不斷成長。令這種錯誤思路更有問題的是,人們假設,用於支持貸款的中國房地產的價值也將繼續上升。

前段時間,新加坡政府投資基金淡馬錫(Temasek)對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疲弱資產負債表和不良貸款的擔憂加劇,因而一度考慮將其與新加坡大銀行——星展銀行(DBS)合併。淡馬錫最終否定了這一計劃,原因在於監管和稅收問題,以及擔心這筆交易給淡馬錫本身帶來利益衝突,因爲它是上述兩家銀行的最大股東。淡馬錫高階主管還擔心,合併可能會削弱星展銀行,而不是強化渣打。

雖然星展銀行位於新加坡,而渣打的總部設在英國,因新興市場敞口而陷入困境的反倒是後者。在印度尼西亞等大宗商品資源豐富的國家,渣打銀行一度被視作亞洲市場成長的代表,如今它卻成了命運逆轉的受害者,受到許多新興市場及其負債累累的企業借款人的影響。

2014年上半年,低迷、不穩定的能源、金屬和採礦業在渣打的企業和商業貸款賬簿上總共佔29%,房地產佔8%。目前渣打有610億美元的大宗商品相關風險,在印度有380億美元未償還貸款,還有830億美元中國企業貸款。而眼下中國內地成長速度急劇減緩,而這些貸款的抵押品有相當大一部分爲房地產,中國多數地區的房地產價格或面臨下行壓力,或正在下跌。

您已閱讀33%(481字),剩餘67%(9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