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樓市

中國樓市組合拳藥不對症

中原集團研究總監劉淵:中國新一輪房地產救市政策有利於改善型需求及二手房交易,主要受益者是一二線發達城市,而對樓市真正出現問題的三四線城市幫助不大。

本週中國新一輪房地產救市政策不期而至。中國央行、銀監會、住建部聯合發文,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至四成。財政部、國稅總局則以「財稅39號文」,將二手房營業稅免徵時間從5年下調至2年。

自從3月初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以來,樓市政策面的進一步放鬆就已經在市場的預期之中。應該說這次「3•30」新政的內容基本在意料之中,但出臺的時間卻大大早於市場預期。按照去年的救市節奏——年中放鬆限購、9月底鬆綁二套房貸、年底降息這一過程的話,中央政府今年理應「走一步看一步」,根據市場走勢逐步推出救市政策。但我們看到的卻是信貸、稅收兩大手段在同一時間出臺,雙管齊下,形成了房地產救市「組合拳」。

救市政策「來勢洶洶」的背後,是一季度並不理想的房地產數據。3個月內連續兩次降息並沒有帶來銷售成長,40個重點城市一季度新房銷售僅和去年同期持平。前2月全國新房銷售更是出現16%的同比下跌。開發投資、新開工、待售等主要指標均比去年更差。

您已閱讀20%(426字),剩餘80%(17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