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

中緬果敢困境是個治理問題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薛力:果敢衝突實質是緬甸內部的民族衝突。保護中國邊民的最好方式不是對緬甸採取強硬措施,而是藉助華人影響,爲和解與治理提供條件。

過去的一個多月裏,果敢槍聲再起,十多萬難民逃離。他們大部分進入撣邦其他相對安全的地方乃至其他邦,數萬進入中國境內。緬甸政府軍此次少見地頻繁動用空軍,以對付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MNDAA)、德昂民族解放軍(TNLA)、克欽獨立軍(KIA)與佤邦聯合軍等緬北民族地方武裝(民地武)。飛機不時越境進入中國領空,3月13日還出現砲彈落在中國境內導致5人死亡8人受傷的慘劇。爲此中國方面不得不做出強烈反應,包括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14日下午與緬甸國防軍總司令緊急通話。

大量的難民入境加上邊民傷亡,已經不是一般的外交斡旋所能解決,中國民間也出現要求政府「採取強力措施」的聲音。迄今爲止,中國並沒有作出武力回擊行動,而是採取了強化邊界防衛、與緬方交涉、參與第七輪停火談判等措施。那麼,下一步應該如何辦?特別是,有沒有可能促成緬北尤其是果敢地區民地武問題的徹底解決?這就需要審視果敢問題的昨天和今天。

果敢位於中緬邊界,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其中華人華僑大約佔90%,雖然數量只相當於緬甸華人華僑總數的7%,但由於密度特別高等原因而被英屬印度殖民當局認定爲一個少數民族——果敢族。這在東南亞這個海外華人聚集區中堪稱唯一。果敢所在的緬北地區是跨境民族聚集區,除果敢的漢族外,還包括克欽族(中國稱景頗族)、撣族(傣族)、佤族(阿瓦族)、德昂族(崩龍族)等。依據1947年2月的《彬龍協定》,北緬少數民族參加緬甸聯邦後享有高度的地方自治權。但由於代表聯邦簽署這個協定的昂山將軍1947年7月被暗殺,這個協定並未得到很好遵守,從而成爲緬北民地武問題的主要根源。

您已閱讀16%(675字),剩餘84%(35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