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中國過於擔心「西方價值觀」

FT專欄作家拉赫曼:中國教育部長最近對中國大學發出指示:「絕不能讓傳播西方價值觀念的教材進入我們的課堂;決不允許各種攻擊誹謗黨的領導、抹黑社會主義的言論在大學課堂出現。」但我覺得,現在纔打擊西方的影響有點太遲了。

中國教育部長袁貴仁最近對中國大學發出的指示聽起來就像是毛澤東思想盛行年代的東西。他大力疾呼道:「絕不能讓傳播西方價值觀念的教材進入我們的課堂;決不允許各種攻擊誹謗黨的領導、抹黑社會主義的言論在大學課堂出現。」

作爲一名上週訪問北京的人士,我突然覺得,現在纔打擊西方的影響有點太遲了。從蘭博基尼(Lamborghini)到貓頭鷹餐廳(Hooters),凡是你能想到的西方品牌在北京都能找到。北京高等院校校園附近的咖啡館裏,中國學生聊著天、上著網,基本上和西方學生沒什麼兩樣。但表面上的熟悉感可能是帶有欺騙性的。在我入住的酒店上網時,我意外地發現自己一頭撞在了中國國家防火牆(GFW)上,谷歌(Google)、Twitter以及其他許多網站都上不去——對此感到意外其實只能說明我幼稚。

最近幾個月裏,在打擊西方影響力的運動中,中國國家防火牆已被進一步築高。這場運動已經影響到大學、部落格作者和電視節目表。直接參與自由政治的人則受到了更爲直接的打擊。人權組織表示,過去一年裏,有數百名社運人士被拘留。外國非政府組織也受到更嚴格的審查,承受著更大的壓力。

您已閱讀27%(470字),剩餘73%(12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狄恩•拉赫曼

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要負責撰寫關於美國對外政策、歐盟事務、能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的報導。他經常參與會議、學術和商業活動,並作爲評論人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中。他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