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政經悖論

劉明興、陶然:中國改革的現實是,一旦經濟下行,央行就會在各方壓力下一次次放水,各部委也開始加速項目審批。不刺激變成刺激,去槓桿反而變成加槓桿,「調結構」所需的關鍵領域改革卻難以實現有效的突破。原因何在?

——有效改革方法論之二

中國的經濟改革一直糾結於穩成長和去槓桿、調結構,那麼當前宏觀調控的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爲何經濟的槓桿率不斷增加,而需要推動的結構調整卻進展甚微?本文希望從當前中國政治經濟結構的內在矛盾來對做出解釋,並提出本輪要有效去槓桿和調結構所需滿足的一系列政治條件。

「不刺激、去槓桿、調結構」的理念與現實

您已閱讀2%(158字),剩餘98%(62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