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世界經濟

如何面對越發分裂的世界?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分裂」正在成爲塑造世界的力量。無論在政治、經貿還是科技領域,全球化的邊界都在後退。而基於民族主義的身份認同,也在扮演加劇地緣政治緊張的催化劑。當今世界的無秩序狀態並不值得喝彩,也註定難以穩定。

又到了一年的這個時候。一位老朋友問道,最能描述一直在塑造世界的力量的一個詞是什麼?如果只許我選一個,那隻能是「分裂」。如若可選第二個,那將是「認同」。

舊秩序的瓦解在中東表現得最爲鮮明且殘酷。在伊拉克、敘利亞和利比亞,政權幾乎都已崩潰。不論人們如何看待馬克•賽克斯(Mark Sykes)和弗朗索瓦-喬治•皮科(Francois-George Picot),他們近一個世紀前所繪製的地圖不再能夠描述領土現實。這些國家可能將永遠不會真正得到重建。

分裂力量的影響範圍遠遠超出了席捲阿拉伯世界的血腥教派衝突。後冷戰時代爭端解決的基本假設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將會推動更緊密的政治凝聚力。而在當今的後後冷戰秩序中,經濟和政治民族主義正在相反的方向上共同前進。

您已閱讀17%(322字),剩餘83%(15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菲力普•斯蒂芬斯

菲力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目前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副主編。作爲FT的首席政治評論員,他的專欄每兩週更新一次,評論全球和英國的事務。他著述甚豐,曾經爲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寫傳記。斯蒂芬斯畢業於牛津大學,目前和家人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