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近期牛氣十足。短短兩週時間,上證綜指漲幅近17%,券商、保險、銀行爲代表的金融股一枝獨秀。週四上證綜指更是單日上漲4.32%,再度重新整理三年新高。當日兩市成交金額接近兆元人民幣。同時,市場樂觀情緒高漲,機構「大牛市」言論不絕於耳,證券賬戶新增開戶人數暴增。
但細究本輪行情會發現,這番上漲主要是依靠資金推動,而鉅額增量資金過度依賴融資槓桿,且股指仍太過依賴金融板塊,上市公司整體和實體經濟基本面其實並不樂觀。
首先,這輪行情從7月啓動,最初的推動因素來自滬港通。在該機制將引來增量資金的預期下,滬港通概念股、AH折價股率先上漲。但從滬港通開通後「北上」、「南下」的實際交易額看,它引入的增量資金是有限的。其次,中國央行的定向降準和降息給股市帶來了寬鬆的流動性環境,同時股市財富效應也吸引來其他各路資金。
您已閱讀26%(353字),剩餘74%(10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