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尚街

淑媛舞會的真相

FT中文網撰稿人何越:淑媛舞會曾經是英國上流社會的社交方式,後來一度停辦。09年重返倫敦社交圈,並在當今社會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今年的英國夏洛特宮廷舞會(Queen Charlotte’s Ball)在海克利爾莊園(《唐頓莊園》拍攝地)舉行。美倫美奐且高尚典雅的社交舞會,離不開莊園(宮殿)、名媛、純白禮袍、純白長手套、珠寶及頭冠等元素。類似的社交名媛舞會,巴黎有,紐約有,上海有。不過夏洛特宮廷舞會是全球所有社交舞會的鼻祖,有超過兩百年曆史。1780年,喬治三世爲了替最心愛的皇后夏洛特慶祝生日,舉辦了世界上第一個淑媛舞會。國王/女王在王宮裏接見初次踏入社交季的貴族少女,從此成爲傳統。

1958年,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停止了在宮中接見淑媛。原因有二:一是與當時社會氣氛不吻合。自工業革命後,英國貴族一直受到英國各種新興勢力挑戰,特權逐一被剝奪,社會地位漸漸下降。二戰後,英國經濟近乎崩潰,全國百廢待興。工黨主政,民衆勢力歷史性高抬。此外,當時貴族一直被徵收重稅,許多莊園紛紛倒閉,衆多貴族淪爲窮光蛋,再無實力參加夏洛特宮廷舞會。女王妹妹對當時的舞會有句著名的抱怨:「全英國的tarts(妓女)都跑來了!」少了貴族或是良好家世的淑媛,多了無家世卻有身家的大戶女子,夏洛特宮廷舞會的傳統走了樣。此後舞會繼續進行,但再也沒有回到宮中。2004至2009年,該舞會停辦了五年。2009年舞會重返倫敦社交場,新任掌門人是London Season(倫敦季)主席Jennie Hallam-Peel(珍妮 •荷蘭培爾)女士,她家四代皆爲舞會淑媛。

少了白金漢宮,少了女王的接見,貴族背景的人家越來越少,夏洛特宮廷舞會還是原來的舞會嗎?當下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約訪了荷蘭培爾女士,希望從她那兒得到答案。

您已閱讀23%(679字),剩餘77%(22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