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尚街

倫敦交響樂團的生意經

FT中文網撰稿人何越:倫敦交響樂團是非盈利機構,採用音樂家自我管理機制,旗下音樂家既是樂團股東,又可在外面工作。樂團提供免費音樂教育。

倫敦交響樂團在1964年註冊爲非盈利機構。這是在流行音樂強力打壓之下的無奈應對之策。欣賞交響樂的人數日漸萎縮,單靠票房,老本行將喫空。成爲非盈利機構,意味著可以獲得社會捐贈。同時,英國政府鼓勵私人或機構向慈善捐贈,凡捐贈給慈善機構的錢享有免徵稅待遇。

古典音樂曾是英國王室的舊愛,後來盛行民間。二十世紀初,無論中產階級甚至無產階級都把學習和演奏鋼琴作爲家中要務,那時鋼琴不單是個樂器,還是家庭體面的象徵,甚至有「鋼琴多過浴池」的說法。可再絢爛的光輝也有落幕之時,五十年代流行音樂風生水起,古典音樂陣地步步被蠶食,昔日風光不復。據麥克杜威爾女士介紹:現在的倫敦交響樂團已不再只是個樂團,同時還經營著音樂教育公司和錄音公司,錄製電影音樂也是收入來源之一,加上私人及知名品牌公司贊助等等,樂團收入來源日益多樣化。有了資金的保證,多年來,樂團一直着眼於兩項建設:不斷免費培養古典音樂欣賞者,以及不斷降低欣賞古典音樂的門檻。

要與流行音樂對抗,必須拓寬古典音樂的受衆羣。上世紀六十年代後,體育逐漸取代鋼琴,成爲家庭和社會最青睞的課業之一。橄欖球、網球、高爾夫球、體操等等,但凡是運動,聽起來都比學習鋼琴更爲時尚和重要。家長們送孩子們學習樂器的熱情少了,社會輿論支持和讚歎鋼琴家的聲音弱了,學校裏學習體育的氛圍更濃了。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削弱著古典音樂的後繼演奏者和欣賞者。現在,倫敦交響樂團免費爲公衆提供音樂教育。據麥克杜威爾女士說,他們每年向六萬五千人免費提供音樂教育。2012年,來自東倫敦的年青人與倫敦交響樂團一起參加了倫敦奧運會開幕式表演。在此之前,倫敦交響樂團已爲東倫敦社區免費提供了多年音樂教育,這些年青人便是他們培養出來的古典音樂的接棒人。

您已閱讀48%(719字),剩餘52%(7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