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公開募集

打破中國直接融資困局

南京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馮川:股份公司資本發行和流通的普遍性,構成資本市場的土壤和基礎,但中國對股份公司直接融資的刻意管制,已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產生負效應。

中國央行時隔兩年首次降息,市場歡呼聲遠高過批評聲。但實際上,不改變金融壟斷,降息未必能充分惠及實體企業,也不可能打破目前上市銀行高奏凱歌、實體企業坐困愁城的局面。同時,由於實際貸款利率高企,即便降息,大多數中小企業也難從中受惠。

企業融資需要兼顧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並隨市場不同融資成本的變化而調整自己的比例分配。當間接融資成本過高時,企業應當選擇直接融資。一旦直接融資較容易時,也會相應拉低間接融資成本。不過,中國目前不僅間接融資困難,直接融資難度更加離譜。

作爲企業直接融資的管道之一,近幾年新三板和地方股權交易市場發展迅猛,但它們的融資功能尚未充分實現,且掛牌企業總數量在中國全部企業總數量佔比非常小。中國絕大多數的企業是不可能通過向公衆融資的方式直接融資的。

您已閱讀11%(331字),剩餘89%(27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