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外資科技企業在中國日子不好過。最近一家倒楣的公司是微軟(Microsoft),它以稅費形式向中國政府繳納了1.4億美元。(微軟更願意稱之爲1.4億美元的「雙邊預約稅收定價協議」)。中國官方在今年7月還對微軟展開反壟斷調查,此外本週有訊息稱,中國最大的企業之一將把電子郵件服務從微軟轉向其它提供商。
但微軟在中國的境遇其實可能比其他很多美國科技公司更好一些。由於盜版猖獗,微軟在中國的營收向來不高(大致與其在荷蘭的營收一樣。)微軟上季度總營收同比成長25%,儘管其報告在中國和俄羅斯面臨「更具挑戰的環境」。
硬體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的表現更糟——例如思科(Cisco)、IBM和高通(Qualcomm)。過去兩年,思科在中國的銷售減少了一半,原因是受史諾登(Snowden)爆料事件打擊,以及中國設備製造商(例如華為)實力不斷增強。IBM上一季度也宣佈中國營收下滑——去年該季度營收已經同比下滑22%。IBM將此歸咎於硬體市場的困境。該公司將撤出一部分硬體業務——通過向聯想(Lenovo)出售x86伺服器業務(該交易於10月達成)。
您已閱讀65%(465字),剩餘35%(2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