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

滬港通帶來新的贏家和輸家

香港的經紀機構將增加佣金收入,但他們長期以來提供的內地股票合成產品將式微。但滙豐、花旗、法國巴黎銀行等將可用一站式提供商身份,向A股新投資者推銷自己。

由於僅花7個月便完成了或許是自歐元問世以來金融市場上實施的最複雜的項目,各銀行或許都在期待收到回報。但滬港通開通後可能出現的市場混亂,意味著不可能人人都是贏家。

「這就好比有人朝空中拋撒了一疊鈔票,然後大家一窩蜂衝上去,希望趕在別人前面搶到一些,」安永(EY)亞洲金融服務主管包凱(Keith Pogson)表示。

滬港通啓動之前,各方一直忙著對接系統、爭取客戶、澄清規則、釐清長久以來的稅收爭議,以及解決法律難題。

您已閱讀14%(206字),剩餘86%(12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