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FT社評:中國金融雄心面對挑戰

從力推人民幣國際化,到聯手金磚國家組建新開發銀行,中國一直在用行動昭示自己改善世界金融秩序的抱負。但中國面對的挑戰在於,如果這些金融舉措無法輔以透明、嚴格的治理標準,它們可能還沒有建立起聲譽就會開始走下坡路。

今年以來,中國一直在忙著爲一個以中國爲中心的金融體系奠定基礎。雖然實現北京的宏偉設計仍然既不明朗又很遙遠,但其戰略的主旨是明確的。首先,它力求成立一個人民幣區,以抗衡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主導世界金融體系的美元區。這包括鼓勵使用人民幣作爲一種儲備貨幣、一種結算貿易的單位、一種證券投資者的價值儲存手段。迄今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展。例如,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昨日表示,今年頭九個月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總量增至創紀錄的4510億元人民幣,高於2013年全年的3760億元人民幣。

北京總體計劃中的第二支柱是,仿照目前主導全球發展議程的多邊組織,推動設立與之對應的機構。7月,金磚集團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決定建立新開發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和應急儲備安排,由此成立了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相對應的機構。10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簡稱AIIF)在20個國家的支持下成立,由此產生了一個與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分庭抗禮的對手。北京還在推進成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Development Bank of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的計劃;上合組織是一個由歐亞六個國家組成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集團。

這四個機構將使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和中國進出口銀行(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本已相當可觀的財務火力如虎添翼。中國進出口銀行在短短兩年裏發放了大約6700億美元信貸——超過美國進出口銀行(US ExIm Bank)在之前80年期間提供的貸款、擔保和保險。

您已閱讀59%(787字),剩餘41%(5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