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聲音開始出現變化,以往討論大多是來自中國內部,其中尤以五年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撰寫的《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一文最爲著名;伴隨著近期歐洲對於美國霸權的質疑加大,加上金磚國家對於金磚開發銀行的討論,使得人民幣國際化討論更上一層:人民幣國際化這一命題遠非中國的一廂情願,反而有著更爲強烈的海外需求。筆者推斷,當前人民幣走向世界正面臨良機,加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正當其時。
回顧歷史,金融危機的爆發與美國量化寬鬆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討論的導火索。正如周小川在其文章中所提到的,金融危機的爆發並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反映出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和系統性風險。美元作爲世界上最主要的儲備貨幣,佔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份額,其一家獨大的格局正是國際貨幣體系面臨的主要困境。同時,從中國的切身利益來說,由於量化寬鬆政策與其後的美元貶值,中國4兆美元的外匯儲備也正面臨嚴重的儲備資產安全問題。
如今來看,雖然伴隨著美國經濟有所起色,量化寬鬆政策已啓動退出機制,但是僅從增量而言,美聯準資產負債依舊維持在QE後最高水準;而且就未來而言,美聯準貨幣政策問題仍舊不少,最主要的是美聯準越來越把貨幣政策與成長相聯繫,期望貨幣政策可以改變一切,甚至是勞工市場。在這點上,葉倫的思路越加像葛林斯潘時期靠攏,這讓筆者不得不爲未來的全球貨幣體系擔憂,並堅持認爲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將是幫助中國防範未來全球貨幣政策動盪的最爲行之有效的方法。
您已閱讀31%(612字),剩餘69%(13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