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於1991年,是一名標準的90後。2010年,19歲的我到英國求學。自第一刻踏上這塊土地起,我就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兩大沖擊:什麼是創造價值?什麼是批判性思維?這兩個問題似是而非,「不明覺厲」(不明白真相就覺得厲害)是我的第一反應。而現在,從華威大學管理學學士唸到現在倫敦大學的投資學碩士,經歷過一套西方高等教育之後,再反觀「價值」與「思考」,我發現這正是中國國內中學教育中所缺失的。
去年夏天,我在英國普華永道實習,與年齡相仿的外國同事連體嬰式地共處了三個月,我啓發很大。去年9月,在能俯瞰整個倫敦金融城的倫敦新地標SHARD(碎片大廈)的咖啡廳裏,我約到了幾個好久未見的中國同學。我們天南地北地吐槽自己的實習見聞,「他們(外國同事)閒不住,滿辦公室找活幹」、「他們在meeting裏和老闆辯論」、「剛剛有一個idea馬上就去做」等等,然後便不約而同地指向了我們經歷過的中國式成長路線:我們循規蹈矩,我們不敢、不想去挑戰權威。
聽講、劃重點、考試、排名,我們做了12年的知識搬運工。十年前,當80後踏入社會的時候,人們就曾詬病他們高分低能、缺乏實幹精神,十年過去了,人們不但沒有撼動尾大不掉的中國應試文化,更糟的是,90後被困在了止步不前的教育體系和不斷提高要求的時代鴻溝裏。一個個造富傳奇讓90後更急功近利,想更快速地擁有:讀名校、做金領、30歲成就人生巔峯……
您已閱讀22%(582字),剩餘78%(20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